当前位置: 首页 > 魅力广丰 > 人文历史 > 广丰人物

俞瑞高:忠诚的绿色“鸿雁”

文章来源: 广丰区人民政府 发表时间:2007-10-07 00:00
字体大小: 【    】

——记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广丰县邮政局投递

采访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邮政系统“模范投递员”、广丰县邮政局邮递员俞瑞高是个艰难的过程,因为他颇不善言词,回答记者的提问,用的经常是“套话”:“为了邮政的荣誉”、“凭良心做事”、“这是我应该做的”、“扎扎实实做人”……
    俞瑞高的“套话”是出自真心么?他到底是怎样想的?采访中,记者试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就是这个小个子的邮递员,24年行程24万多公里,投递信报1600多万份,处理疑难信函4000多件,复活"死信"2000多封......他用不起眼的工作给无数家庭带来一份份温馨和一个个惊喜。在丰溪两岸,有大半人认识他——一个忠诚的绿色“鸿雁”。


    俞瑞高的父亲是一个老邮递员。这个老邮政对邮递工作的爱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一有空就向他的儿子讲述邮递工作中的一些奇闻趣事,并反复强调邮递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俞瑞高自小就深深地爱上了邮递工作。1976年,20岁不到的俞瑞高来到排山邮电所,穿上绿色的邮递员服装,挎上绿色的邮递包,成了一个绿色“鸿雁”。
    可是,仅仅上了几天班,俞瑞高就发现邮递工作远远没有父亲说的那样美好——没有自行车(这叫步班),每天要背着30多斤重的邮件,跋山涉水步行30多公里,足迹遍及11个行政村136个村民小组,脚底起泡,肩膀肿胀,一天下来,人累得就像散了架。年轻的俞瑞高傻眼了,思想上出现了强烈的波动,很想换一个工种。他的父亲知道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做一个邮递员,最重要的是一份责任,只要你干的时间长了,老百姓对你的那种期盼,那种信任,就会让你深刻地体会到一个邮递员的真正价值。”父亲的一席话,让俞瑞高豁然开朗,从此坚定了做一个邮递员的信心与决心。这一坚守,就是整整24年。24年里,有7年是步班,每天要背着30多斤重的邮包步行30多公里路。后来干车班时,每天要骑着自行车翻山越岭60多公里路;24年里,俞瑞高平均每天要完成700多份邮件的投递任务,从来没有出过差错;24年里,俞瑞高不管刮风下雨,不管寒冬酷暑,从来没有请过一天假,即使是感冒发烧也一样坚持工作……
    1987年冬季的一天,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大地一片洁白,根本分不出哪里是路,哪里是沟。按理说,这样的天气,停一、两天的邮递工作本无可厚非。但俞瑞高还是推出了自行车,坚定地踏上了他的风雪乡邮路。当走到排山镇塘上村的时候,俞瑞高连人带车掉入了一条两米多高的沟坎里,车子坏了,手也受了伤。而此时此刻,俞瑞高心中想到的却是如何完成当天的投递任务。车子不能骑,他就推着走,直至送完最后一份邮件。当俞瑞高回到乡邮电所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想到第二天的投递工作,俞瑞高顾不上吃饭和身上的伤痛,自已动手,连夜赶修自行车。等到车子修好以后,已经是深夜12点钟了,俞瑞高这才感觉到肚子饿,而像饿肚子之类的事,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俞瑞高说:“投递工作牵涉到千家万户,稍有闪失,就会损害用户的利益,所以,为用户着想是我们投递员的基本职责。”为了搞好投递工作,俞瑞高始终坚持“三多一准”,即“多说一句话、多走几步路、多等几分种、投递准确。”不管是什么邮件,俞瑞高始终坚持百分之百送达用户,对汇款单、挂号信、快件等,俞瑞高更是坚持必须亲自送到用户手中。碰到签收人不在家的时候,俞瑞高即使反复跑上多少趟也在所不辞。每次乡政府召开干部会议,不少村干部主动要求为俞瑞高捎带报刊信件,以让俞瑞高少跑一些路,但俞瑞高总是觉得不把报刊信件亲自送到用户手中就不放心。因此,24年来,俞瑞高从来没有请别人捎带过邮件。由于俞瑞高的认真负责,凡是他负责投递的邮路,老百姓总是很放心地将粮票、汇款、包裹等等交由俞瑞高取送。因为,在老百姓的心中,俞瑞高就是诚实守信的象征。
                                 二
    在县邮政局,俞瑞高是有名的复活“死信”高手。按照邮局的规定,一些地址、姓名不详,投递一两次不成的邮件,投递员可以“查无此人”“地址变更”等为由批退。可俞瑞高却从不轻易放弃,至今共复活“死信”2000多封。
1992年5月,俞瑞高手头上又多了一封送不出去的信。这封来自台湾的信上只写了“广丰洋口李玉英收”。洋口镇是一个大镇,有几千户人家,要找一个李玉英,谈何容易。俞瑞高拿着信件在洋口镇逐街逐巷、挨家挨户打听,花了大约一星期时间,才在洋口镇一条小巷里找到李玉英。信是李玉英父亲寄的,他是国民党老兵。从4岁起,李玉英就和父亲失去了联系。事隔60年后第一次看到父亲的笔迹,李玉英激动得泪流满面,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
    1993年,俞瑞高被调到县局担任城市投递工作。为了尽快地适应这项工作,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本段道熟悉邮路,并将所有的门牌号码都用本子记下来,进行背诵,从而很快地适应了城市投递工作。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不少邮件因为城市拆迁、地址变更等而难以投递,俞瑞高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到收信人,同时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其他投递员处理难以投递的报刊邮件。2006年4月份,其他邮递段有一封来自日本寄给广丰县丰溪路72号俞玉利收的信件,该投递员经过几天投递,仍未找到收信人。俞瑞高知道此事后,主动承担起这项义务,利用休息时间,多方打听,并到县政府侨办查找花名册,均无着落,但俞瑞高仍没有灰心,继续坚持多方式投递。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收信人。当俞玉利收到海外亲人的信件后,紧紧地握住俞瑞高的手,激动地说:“感谢您,是您帮助我们一家团聚了。”20多年来,俞瑞高摸索出了一套复活“死信”的办法:“多想、多跑、多打听,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投递时,派出所、居民委员会很有用,经常能在那里查到准确地址。有时,电话号码簿也有用,比方说要找张三,广丰的电话簿上有三四个,这样一个一个打过去很可能就找到了。"
                                 三
    作为一名投递员,仅做好投递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当好报刊发行宣传员。所以,俞瑞高在投递时,每到一个单位、一个村庄,都积极主动地向用户介绍报刊的重大作用,针对不同的读者,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介绍不同的报刊,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私费订阅报刊,尤其是党报党刊。为了发展私费订户,俞瑞高常常利用晚上时间,挨家挨户上门“洗楼”,耐心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向用户承诺:“报刊订到哪里送到哪里,短缺赔偿。”同时,俞瑞高经常与当地党委取得联系,汇报工作,密切关系,从而得到当地党委的重视和支持。在报刊大收订期间,俞瑞高常常起早摸黑,逐个单位、逐个村、逐个村民小组搞收订。有一年大收订时,俞瑞高的小孩发烧住院,俞瑞高只抽空给孩子办理了住院手续,然后就把孩子交给妻子一人照顾,而他自己却一头扎进了报刊收订的繁忙工作中去了。
    由于俞瑞高优良的服务质量,广大用户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激发了自身的订报积极性。因此,俞瑞高年年超额完成收订任务,报刊流转额年年名列全局第一。1990年,俞瑞高以2.4万元的报刊流转额成为全区第一条两万元邮路。而就县直机关这一块,俞瑞高每年揽收私费订阅达3万余元。每年县局组织收订小组深入各段道上门收订。而在俞瑞高这条段道,县局工作人员却收不到1分钱,可见俞瑞高工作的深入扎实。在俞瑞高所负责的投递段道,每年的报刊流转额达21.5万元,名列全局第一。
    由于长年累月风吹日晒,俞瑞高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一到下雨天就疼痛难忍,但他始终坚持岗位。几十年来,俞瑞高从未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过一个班。局工会多次安排俞瑞高外出休养,可他都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因为他担心代班的同志不熟悉邮路而影响投递质量。有人问俞瑞高,现在大部分投递员已由外勤改为内勤了,你已投递了几十年,不想换个工种吗?俞瑞高只是笑笑说:“我根本就没有这种想法,也不想离开投递岗位,因为我与投递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要一直投递到退休。”
    24年来,俞瑞高获得用户表扬信480余封,受赠锦旗8面。这些表扬信与锦旗,道出了广大用户对这位忠诚的“绿色鸿雁”的高度评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