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广丰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字体:   

解放思想不停步精准脱贫再攻坚——广丰区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总结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广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立下愚公志,狠下绣花功,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收官之年重点举措

进入收官之年,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面对疫情影响的“加试题”,多措并举、迎难而上,统筹打好“四战”总攻,强化收官之年各项举措落地落实。

(一)打好应对疫情影响“阻击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采取措施,积极有力应对,全力克服影响。

一是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强化产业直补、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政策,帮助52个扶贫龙头企业、793个扶贫经营主体全部复工复产

二是全力做好稳岗稳收。通过多方宣传、送岗上门等方式,广泛发布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帮助360名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区内就业。广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因地制宜增设公益性岗位,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贫困户就业影响。截至11月底,累计培训贫困户4430人,设置公益性岗位1301个,人均年增收7200元。创办就业扶贫车间10家,吸纳贫困人口77人就业。同时,加大交通补贴发放力度,截至11月底,累计为6186名外出务工贫困人口发放交通补贴299.51万元。

三是全力做好消费扶贫。为促进农产品销售,大力实施消费扶贫工程,通过商场超市直销、电子商务营销、旅游带动促销、帮扶单位助销、宣传推介展销等方式,让消费扶贫发挥更大带贫减贫效应。1017日国家扶贫日中,广丰直连直报数据达到231万元,排全省第一。目前,全区共认定消费扶贫产品121种,累计直联直报销售金额达594.5万元。

(二)打好攻克脱贫任务“歼灭战”。编印《广丰区脱贫攻坚工作一本清》,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扎实开展普查排查工作,一村一村过,一户一户过,一人一人过,全面补齐各项短板,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一是义务教育有保障。率先推进“学校减免一批”工程,在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减免范围,降低贫困家庭教育负担。截至11月底,累计发放各类补助和减免资金1.16亿元,惠及学生16.6万人次。探索智慧管理模式,创新开发“精准扶贫工作管理系统”,对教育扶贫、教育帮扶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让教育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全程可视、精准到人。积极做好“保学控辍”,对全区3-20周岁建档立卡人员建立个人电子档案,实行“一校一案、一月一报、一学一核”,加强情况排查。针对残疾学生,采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及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保障了每一名孩子的教育需求。疫情发生以来,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226名无法线上学习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线上学习,确保线上“不掉队”、学习“不落后”。

二是基本医疗有保障。在全市率先构筑基本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暖心工程五道保障线。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健康扶贫“一站式”结算系统,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看病负担、提升就医便利。截至11月底,累计为贫困户报销金额达3.02亿元,贫困户住院个人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对建档立卡人员慢性病实行分类管理,对经认定的30种一类特殊慢性病和二类普通慢性病,统一录入医保慢病管理系统,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到住院水平,同样实行一站式直报。全区办理慢性病管理的贫困人口有5056人。强化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每年对签约贫困户开展1次免费健康体检,对重点人群每年开展6次随访,着力保障贫困户身体健康。

三是住房安全有保障。按照“深入排查、应改尽改、不留死角”的工作原则,采取维修加固、拆旧建新、政府代建等三种模式,做到精准扶持、有效保障。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确保住房安全有保障。

四是饮水安全有保障。开展贫困户饮水水质检测,今年以来,完成了17个千吨万人以上集中供水点、107个千吨万人以下集中供水点和488个分散供水点的水质检测工作,确保贫困户喝上放心水。

五是基本生活有保障。紧紧围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积极织牢兜底保障网,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五保提标增效,确保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0年,全区农村低保对象、集中供养对象、分散供养对象保障标准比2016年,每人每年分别提高2400元、3000元、3900元。

同时,扎实推进上级交办各类问题整改,全面完成了中央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国家脱贫攻坚考核发现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问题等各类问题的整改。

(三)打好聚力攻克堡垒“强攻战”。瞄准脱贫攻坚短板和弱项集中发力,重点强化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力度,培育增强稳定脱贫、持续发展动能。

一是扎实做好产业扶贫。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实施马家柚特色产业扶贫模式,按照贫困人口人均3棵、户均12棵以上马家柚的种植目标,推行零星种植、认购种植、爱心种植三种方式,由干部帮种、帮管、帮销售,为贫困户构筑“全覆盖、高质量、可持续”的增收脱贫长效机制。截至11月底,已为贫困户种植马家柚树苗11.38万余株,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因地制宜实施一片马家柚、一垄高山茶、一畦蔬菜地、一群土山羊、一个光伏基地的“五个一”产业扶贫项目,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基地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多措并举增加收入。

二是扎实做好易地搬迁扶贫。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目标,扎实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及其“后半篇文章”。截至11月底,累计投入资金2570万元,完成易地搬迁扶贫78366人。同时,积极采取后续帮扶措施,借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有力解决贫困易地搬迁户“后顾之忧”。

三是扎实做好金融扶贫。扎实做好金融扶贫这篇文章,与本土银行合作,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由财政全额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自主创业、发展产业。截至11月底,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金额达4394.5万元,惠及贫困户4800余户。

四是扎实抓好生态扶贫。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入生态保护扶贫资金3700余万元,优先在贫困村重点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森林质量提升、油茶新造、油茶低改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贫困村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四)打好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战”。按照上级决战决胜攻坚部署,我们积极强化工作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一是推进巩固提升。严格落实非贫困县“四个不减”要求,保持资金稳定、政策稳定、人员稳定。积极建立全面稳定脱贫、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等长效制度机制,对4201289名边缘易致贫户、112359名脱贫不稳定户进行重点监测,强化预警防范,及时采取帮扶措施。一方面投入资金,为已脱贫人口及农村边缘人口,购买防贫保险,积极化解致贫返贫风险。另一方面,出台对边缘易致贫户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具体帮扶政策,确保全面稳定脱贫不掉链子。

二是推进扶贫扶志。坚持“精神扶贫”与“物质脱贫”同步推进,不断引导贫困户精神脱贫,拔掉穷根。一方面,加强正向引导。深入开展区乡村三级脱贫示范户、脱贫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讲好贫困群众身边的“脱贫故事”,努力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浓厚氛围。截止11月底,区乡村三级累计评选出脱贫示范户145名,先进典型907个。另一方面,强化反向约束。推行“红黑榜”评议制度,对有好吃懒做、不赡养父母、沉迷赌博等行为的贫困户,通过口头批评、谈话提醒、通报等各种方式加强教育惩戒,及时扭转不良风气。

三是推进有效衔接。在抓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的同时,注重从产业、建设、治理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从产业入手,把马家柚扶贫产业作为富民支柱产业来抓,每年设立1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突出在“品牌文化、品质提升、品牌营销、精深加工、仓储服务”五个方面发力,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进而带动贫困户持久增收。从建设入手,将贫困村作为秀美乡村点来优先建设,探索建立“财政补助、集体投入、农户参与、社会支持”相结合乡村建设筹资机制,区财政按12进行配套奖补,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助力秀美乡村建设,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把全区2000余个自然村重新扫一遍,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宜居。目前,全区已筹集社会资金2800多万元。从治理入手,把扶贫扶志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广泛开展三讲一评、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习惯养成、政策引领,培育良好乡风民风,实现“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提质增效。

二、十四五规划:抓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抓好规划计划的有机衔接。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有机衔接起来。将脱贫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的重点,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对村庄进行分类,把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向脱贫村倾斜,向非搬迁撤并村庄集聚,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二是抓好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产业发展既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又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继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升级迭代。充分借鉴产业扶贫的经验和模式,建立小农户可长期受益并有利于能力提高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抓好基层治理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期间各地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机制富有成效。乡村振兴阶段,工作队重心由扶贫转为乡村振兴,并向两类村派驻,强村抓振兴示范,薄弱村抓整顿提升。具体驻村方式、驻村人员要求、驻村时间,应充分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增强村社的法治、德治和自治能力为根本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

四是抓好公共服务政策的有机衔接。脱贫攻坚结束后,面临政策稳定接续的问题。一是按照脱贫攻坚要求稳定已有政策。对已摘帽的县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的“四个不摘”要求。2020年之后的整个“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投入支持,仍然要体现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倾斜,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二是按照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调整完善现行政策。比如,对兜底保障类政策要接续保留,并逐步由城乡二元转向城乡统筹;对扶持发展类政策要调整优化,并逐步由特惠转向普惠。

五是抓好体制机制的有机衔接。在领导机制上,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在考核机制上,为确保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到位,政策落地生根,要建立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用、选拔的重要标准。此外,第三方评估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对乡村振兴成效考核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总结经验后借鉴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