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有何差别?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字体:   
12月26日晚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磅发布

正式将“新冠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

并且从2023年1月8日起

将其从原来实施的“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指出,调整为乙类乙管是一种依法、科学、有序的动态调整,不是完全放开不管,调整的目的是更精准更科学地防控疫情,更有效地利用相关资源平衡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始终秉承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能理解为放任不管。


什么是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策略。其中甲类传染病,是指强制管理的烈性传染病,只有鼠疫、霍乱这两种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传染速度快、波及面广的疾病被纳入为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则在以上各个方面相对甲类传染病都要略弱一些,比如非典、禽流感、艾滋病以及现在的新冠。

“乙类甲管”与“乙类乙管”
差别在哪?
01
发现到报告的时间不一样

“甲管”类传染病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乙管”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02
隔离措施不同

“甲管”类传染病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以及病人、病原携带者的“密接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乙管”类传染病则按情况不同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有针对性的控制传播措施。

03
场所管理不同

出现“甲管”类传染病的场所场所以及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可采取隔离措施;对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可采取限制聚集性活动、停工、停业、停课、封锁疫区等紧急措施。

04
交通检疫不同

发生“甲管”类传染病时,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乙管”类传染病不实施该措施。

为什么要调整管理水平?
抗击“新冠”是一场战役,一场战役就要根据战局发展的不同时期,因势利导来调整作战策略。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疫情应对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新冠这个疾病在早期发现的时候,由于我们对它的不论是病毒特性,还是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对生命对健康的危害等等都了解不太够,再加上我们还不完全具备有效的抵抗能力,比如我们人群的免疫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它的突发性和传播速度,所以国家把它定为乙类传染病,实行甲类管理。而且实践也证明这种乙类甲管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保障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现在我们一些关键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发展,更好地聚焦重点的防控领域和措施,更加科学地进行疫情防控,所以从 " 乙类甲管 " 调整为 " 乙类乙管 " 的条件已经具备。
管理水平调整后有没有风险?

不可否认的是,新冠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由于不对传染源及密接人员采取隔离措施,因此新冠病毒感染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2.短时间内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幅增多将明显增加就医需求,同时医务人员自身感染将导致医疗服务供给减少,因此调整初期部分地区将可能出现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现象。

3.调整初期,部分公众对新冠疫情的快速上升可能出现焦虑情绪,担心新冠感染后的健康危害。


作为普通人
管理水平调整后应该注意什么?

在新冠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我们不要有恐慌心理,要相信政府和国家,以积极的心态正视这次调整,当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1.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卫生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

2.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

3.疫情严重时,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及孕妇、儿童等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

4.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落实居家自我照护,减少与同住人接触,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做好健康监测,如病情加重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