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加强田间管理 防治水稻坐蔸
【字体:   

水稻坐蔸,又叫水稻赤枯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一般在秧苗返青至分蘖期间开始发病,以分蘖盛期发病最严重。在移栽后生长状况不正常,表现为稻株簇立,受害稻株矮小叶片僵缩变小。叶色返常,有的出现赤褐色斑点或呈赤红色。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病株根部呈赤褐或灰黑色,烂根,有臭味,远看重病田秧苗似火烧状。
一、引起坐蔸的主要原因

出现过低温、阴雨、寡照稻田水温偏低,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未腐熟的有机肥施用过量,引起秧苗根系中毒;灌水深,土壤缺氧;磷、钾、锌肥缺乏,稻株营养失调。
二、防治方法
1
、晾田晒田。对有水源保证的坐蔸稻田,要及时排水晾田晒田,提高地温,减轻坐蔸,对水源条件次之的坐蔸稻田以及无水源保证的坐蔸稻田则要实行浅水灌溉,缓解稻田深水灌溉田温难以提高、坐蔸加剧的矛盾,达到逐步提高地温、减轻坐蔸的效果。
2
、注意科学用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中毒型坐蔸的稻田可亩施草木灰50—70公斤。老病田应在第一次耕田时施钾肥5—7.5公斤。
3
、药剂防治。无论何种类型的坐蔸,均可喷施芸台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其方法是:每亩用芸台素内酯水剂15毫升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洒秧苗,5-7天秧苗即或恢复正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