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关于印发《广丰县“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字体:   

各医疗卫生单位:

现将《广丰县“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广丰县卫生局

2013年5月20

广丰县“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为完善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机制,全面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依据卫生部和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卫应急发[2010]57号)及《江西省“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结合我县“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情况,特制定《广丰县“十二五”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

一、我县卫生应急工作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卫生应急机制和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卫生应急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2008年县卫生局指定科室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2010年又进一步明确县CDC、县级综合医疗机构、县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应急组织和专办人员。目前,我县基本建立了政府领导、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处理、部门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协调管理体系。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县卫生局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和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队伍。依托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建成,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工作机制、汇总评估机制、信息通报机制等卫生应急工作机制也逐步建立,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为认真贯彻《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我县加强卫生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我县共出台县级预案12个,单位预案38个,涉及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洪涝灾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不明原因疾病等多项内容,预案体系基本建成;转发并遵照《江西省卫生应急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和《江西省卫生应急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试行)》等2项卫生应急考核工作制度。卫生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全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逐步走上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

4、部门协调机制初步建立,联防联控工作得到加强

县卫生局本着“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卫生应急工作原则,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完善了部门间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工作机制,明确了联络员,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主要是与县农业局建立了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人畜共患疾病的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与县教育体育局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协作机制;与交通部门建立了联防联控传染病境外传入和通过交通工具传播的协调合作机制。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不断完善

全县建成了县、乡两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00%的县级医疗机构和100%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网络直报设备,具备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能力。覆盖城乡、反应灵敏、快速高效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了信息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为建立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反应、评估机制,做好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面临的形势

在我国鼠疫、霍乱等重大急性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增加,SARS、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率增加且危害较大,人畜(禽)共患病危害依然严重。食物、职业和化学等中毒事件经常发生,事件发生的高频率在未来几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放射事故发生也有可能,放射源的广泛应用以及有效监管难度的不断增加,国际局势动荡带来恐怖分子制造恐怖事件的潜在危险,特别是防范和处置难度较大的核恐怖与化学恐怖对我省构成威胁,因此,未来几年发生影响广泛、危害健康的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同时,我县是一个洪涝旱灾十分频繁的地区,由于存在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衍生次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使得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临着严重挑战。

(三)存在的薄弱环节

我县卫生应急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卫生应急体系基础仍然比较薄弱,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卫生应急的能力还远不能满足要求,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架构不够健全。到目前为止,县卫生局无专门独立的卫生应急机构或科室,无具备应急编制的专职人员。县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内设卫生应急机构仍不健全,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人员缺乏编制,且现有人员多为转岗转业而来,缺乏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和实践经验,管理水平和能力亟待提升。

二是卫生应急管理协调机制和应急决策指挥系统不完善。受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影响和部门间职能的变更,一些卫生应急工作的开展难以协调和统一开展、统一评估、统一监测。

三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应用不足。监测体系不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发现能力不足;已有的多个监测信息系统相对孤立,信息平台之间缺乏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分散;预警功能不够完备,尚未建立科学的预警机制;监测预警保障不足,造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因素监测缺乏系统性、连续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不足或得不到实际应用,实验室应急网络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和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应急检测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体系缺失。

四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有待提高。目前,卫生应急专业处置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演练条件,在参与现场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时,队伍装备严重不足,后勤保障不到位;针对事件处置过程各环节的评估分析体系尚未建立;灾害现场救治、伤员的长途转运等救援能力严重不足,能够收治大批危重症患者的区域性医疗应急救援中心建设滞后,与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实际需求还有很大距离。

五是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不足。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还不完善,必要的储备场所和储备物资不足;现有的卫生应急物资缺乏统筹管理,储备更新、轮换、补偿机制不健全。

以六是卫生应急工作经费投入不足。地方财政保障经费的投入缺乏长效机制,卫生部门缺乏培训演练、宣传教育、物资储备等卫生应急日常工作经费,难以保证卫生应急工作质量。

二、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以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根本,以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为依据,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构筑公共卫生安全屏障,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总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目标

2015年,建立并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专业化卫生应急队伍,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应急的组织管理、指挥决策、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调运、科技支撑五个系统。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卫生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卫生应急能力明显增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二)主要任务

2015年,在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一支队伍、一套机制和五个系统”,即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卫生应急队伍,形成一套各地、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完善卫生应急组织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系统、卫生应急科技支撑系统。

1、健全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2015年,县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独立的办事机构或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卫生应急日常管理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县疾病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专业技术单位,有专门或相关的科室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

依托省市建立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体系,加强卫生应急决策组织领导。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业务资源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源,完善本县卫生应急指挥系统,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视频会商和现场调度等基本功能。到2015年,完成本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硬件基础设施建,实现与全省应急指挥平台信息共享,达到统一事件报告、统一通讯平台、统一协调指挥、统一决策调度的目标。

3、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加强卫生应急工作信息化建设。到“十二五”期末,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乡镇医疗机构达到100%

在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建设基础上,按照一网多用、填平补齐的原则,整合现有监测信息资源,完善、拓展网络直报系统功能,逐步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功能,为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以及各地应急联动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制订客观、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方案;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核与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调查工作,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间沟通渠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能力建设。

3)完成县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我县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验室整体检验水平。

4、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

1)分类组建和完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进一步完善和扩充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按照国家要求,到2015年,分类组建由应急管理、各类专业技术和应急保障等人员构成,装备合理、训练有素、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卫生应急队伍,分别承担不同级别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任务。依托县直相关医疗卫生单位组建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不明原因疾病、医疗卫生救援、健康教育与心理防护等七大类的卫生应急队伍。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的管理,明确组成人员,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培训演练,完善队伍装备,提高处置能力,实现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卫生人员的全员培训、卫生应急队伍培训、卫生应急决策与指挥骨干培训等,通过培训、演练,不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整体水平,密切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之间的协调配合。积极推动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利用媒体加大医疗急救和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卫生应急意识。充实调整各级卫生应急专家库,充分发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

2)加强极端条件下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的现场处置能力,重点提高卫生应急队伍在重大灾害造成交通、通讯、能源中断等极端条件下快速反应、医疗救援的能力。加强野外条件下的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

5、建立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调运系统。

建立健全县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根据省制定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重点加强抗洪救灾、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化学中毒、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器材、药品、疫苗等的储备,补充、完善现有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应急保障和储备体系。

积极配合工信、发改、财政等主管部门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生产、调拨、配送和监督管理制度,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商业储备,建立卫生应急物资余缺和联运工作机制。加强与工信、发改、财政等各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掌握卫生应急储备物资综合动态情况,实现储备物资资源共享。

6、卫生应急示范县、示范乡镇(街道)建设

加强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全面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基础。通过开展卫生应急示范县建设,探索在基层开展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下的卫生应急工作基本模式,积累经验,为全面推进基层卫生应急工作提供指导。

7、加强县级传染病定点医院(科)建设

县级传染病定点医院(科)加强负压病房建设,以随时应对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县传染病定点医院(科)要有2间负压病房,并配备相应设备。

四、保障措施

(一)推进卫生应急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及相关规范,做好卫生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指导依法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监督机制,建立依法管理和处置情况的评估体系。

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库,积极开展针对卫生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执行预案的能力。

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按照已颁布的应急预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已有的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及规范。

卫生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工作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补偿制度。对于工作在卫生应急一线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高风险工作从业人员、应急现场工作人员等进行职业危害防护,给予一定的津贴补助。

(二)健全卫生应急组织管理系统。

本着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稳步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组织机构建设。

(三)加强和完善卫生应急机制建设。

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机制,加强合作交流和信息沟通,不断完善区域间、部门间、及系统内的联动机制。

结合实际情况,有效整合辖区内现有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等各类卫生应急资源,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地震、公安、农业、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指挥协调、监测预警、医疗救治、事件处置、物资储备等功能为一体的统一、高效、快捷、准确的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机制。

(四)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根据本地情况,积极争取将卫生应急建设项目纳入本地政府的规划,加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拓宽卫生应急保障渠道。

(五)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建立规划评估机制。

建立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制度,选择适当时机对“十二五”时期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规划落实情况,分析规划实施效果,查找规划实施中的问题,根据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每年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进展情况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阅读